重磅突发!证金公司火线辟谣:未卖出任何上市公司股票 |
证金公司否认减持:未卖出任何上市公司股票 对于有媒体关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减持伊利股份”的报道,上海证券报记者22日晚间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负责人独家求证获悉,该报道情况不属实。截止目前,证金公司未卖出任何上市公司股票。 证金公司负责人介绍,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近期证金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应急操作过程中,确有部分股票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证金公司发现后,已及时将超比例股票划转至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账户(即俗称的“一对多”账户)中管理,划转至基金管理公司的上述股票没有减持。证金公司目前的持股比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交易所规则的要求。 这位负责人表示,证金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证监会“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工作目标”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并在今后的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交易所规则的规定。
消失的1亿股份:伊利股份乍现“国家队”减持疑云
正当前一日“救市维稳资金考虑退出”的消息才被监管层“严厉”澄清,但7月22日的来自伊利股份的一则公告,却又瞬间把市场原本稍许松懈的神经再次拉紧。
7月22日盘后,因伊利股份(600887.SH)拟实施股票回购计划而发布其有关交易节点日的股东情况,而据其发布的7月9日与7月17日两日其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一经对比,不禁让市场大吃一惊。
按照伊利股份上述两日伊利股份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显示,7月9日,证金公司以两个股东席位分别持有2.07亿股和1.63亿股,合计持有伊利股份无限售股 3.71亿股、占股比6.05%,而到了7月17日,证金公司两个股东席位合计持有的伊利股份无限售股,变成了2.63亿股、占股比4.28%,分别为 1.63亿股和0.99亿股,比7月9日当日足足少了1.08亿股。
“国家队”真的减持了伊利股份了吗?
消失的1亿股伊利股份
白纸黑字,但两个证金公司账户持有的伊利股份的确是在不到十天内减少了1亿股。
按照伊利股份于7月22日公布的有关信息显示,7月9日,在其前十大股东中所出现的两个同名为“中国证券金融股份公司”的股东共持股比例共计6.05%。
而在此前一日的7月8日晚间,证监会便发布公告称,因近期证券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要求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的股东以及董事、监事、高管等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按照上述的有关规定,如果这两个账户真的皆为证金公司的普通账户,那么其持股比例显然是超过5%的,如果其在7月9日之后减持则显然违反了了上述规定。
“证金公司不可能违规买卖的。尤其要值得注意的,在伊利股份的前十大股东中,证金公司的名字出现两次,这对于普通股东而言是不可能的,这并不是市场普通意义理解的两个席位,而这是证金公司的两个特殊账户。”上述券商高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实际上这两个股东席位中,一个是证金公司的“自营”账户,而另一个则是证金公司的转融通账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早前获悉,作为这次“救市”的主体,证金公司在此前是未有自己的“自营”账户,而此次“自营”账户设立的目的即为此次“救市”而来。
早在7月6日,在确定了以证金公司为主体部署此次“救市”方案后,还在中信证券新开四个账户,分别设在中信证券总部营业部、望京营业部、呼家楼营业部和金融街营业部。随后数个交易日,这四个营业部每天的动向成为市场的风向标,近几个交易日中,每天便有上千亿的资金从这几个交易所中投向二级市场买入股票。
这便是此次所谓的救市“国家队”资金,而这部分“救市”资金对应在伊利股份等个股中,便构成了其中一个证金公司的股东席位。
而另一个名为证金公司的股东席位又从何而来呢?
“另一个证金公司股东席位实际上是证金公司的转融通席位,与此次救市资金完全没有关系。”上述券商高层坦言。
而证金公司在伊利股份中的另一个一个股东席位上,从7月9日至7月19日,其所持的伊利股份股票依然未1.63亿股,这部分才是“救市”资金买入的股票,可以看到的是,其在此期间虽然没有大量增持,但却一股未减持。
“国家队”何时退?
虽然伊利股份的“国家队”退出风波乃至前两日的“维稳资金考虑退出”等传言最终都被证实为虚惊一场,但也却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在企稳之后对于“维稳”资金最终如何处理而隐忧。
而在这批上万亿的退市基金中,除了券商出资的1280亿和按照股票质押信贷的方式发放给券商的2600亿,再除去申购基金的2000亿资金外,通过证金公司的自有账户投向资本市场的近6000亿规模资产的退出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现在谈论这部分资金如何退出还为时尚早。”早在7月20日,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而对于这部分资金的退出,目前市场中有两种大致的意见。一种是建议可参照全国社保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资金的办法,将买入的股票按照招标方式委托给专业机构,允许他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慢慢卖出,甚至可以没有盈利的要求,只需要把资金回收就可以。而另一种则是认为可以将这一篮子股票折换成ETF基金,利用ETF基金的特性逐步处理。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这个过程都将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在目前救市才开始半个月的时间内,市场无需担忧国家队资金的退出。”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
救市资金何时撤离股市?答案可能超乎你想象
救市资金何时撤离股市?知名传媒人刘晓博认为,救市资金早晚要走,这是必然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时候走,怎么走。
下面是刘晓博的推演方案:
方案一:将股市热情再次点燃,成功在高位抽身
这是传统思维、传统打法,也是最容易想到的。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后面有美元加息、IPO注册制改革和中国经济软着陆。这三件事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美元加息大概在9月、10月;中国经济数据比较全面回暖最迟在四季度,也许到了明年二季度需要防止经济过热;IPO注册制再推迟,明年年中也要启动吧!
而这三件事,对股市短期来说都是利空。如果救市主力往上推高指数,散户和机构一哄而散,那将成为人类证券史上的千古奇观:救市主力的航空母舰编队搁浅在半山腰!
所以,这种打法风险大,不太可行。除非国家表态,IPO注册制改革三年内不搞,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延迟,咱们关上门玩一把大的泡沫。若如此,救市主力肯定可以撤出来,只不过两三年之后,还救市不救市?那时的超级泡沫如果破裂,又该怎样救?
方案二:打阵地战、持久战
鉴于国家需要通过直接融资给企业“降杠杆”,此外还寄望于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实体经济,替代房地产当“顶梁柱”,继续让中国经济往前走,而不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那么,IPO注册制就不能耽搁太久,至少要让股市尽快恢复融资功能。这样,就不能推高指数。否则,将来无法跟IPO注册制下的估值对接。
在这种背景下,救市主力只能打持久战,三五年都难以撤离,而账面亏损是必然的。这样做虽然有碍观瞻,但好处也很明显:IPO注册制和人民币国际化不用受到太大影响,将来通过企业利润回升,带动股市自然而然的上涨,然后逐步减持。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截至7月17日,证金公司运用维稳资金的买入规模的确超过一万亿元,除去1280亿来自于之前21家券商出资外,其中2600亿通过股票质押方式向21家券商自营发放,此外,还动用了2000亿资金向5家基金公司进行了申购“输血”。这也意味着证金公司通过于7月初新开的四个证券账户向市场买入了约6000亿规模的证券资产。
在刘晓博看来,这1万亿市值的股票,弄不好将长期滞留在证金公司手中。或许将来可以赠送给社保基金?只不过,其中的创业板、中小板股权,存在一定量的有毒资产。 21财闻汇综合自:21绿靴、中国证券网、博闻财经
|
上一篇:施工技术丨搞工程的一定要知道“八个什么”
下一篇: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泰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玻璃幕墙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