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侧翻“元凶”初步查明!无锡官方:已对多人采取强制措施,将全面调查 |
无锡桥面侧翻事故后的桥梁两侧。 孙权 摄 10月11日,事故调查工作正式启动。调查组对车主、肇事车辆、载货情况、桥面倾覆被压车辆、桥面上侧翻车辆,以及运输公司、货物装载码头单位等展开先期调查,并对肇事驾驶员、车主、运输企业法人代表以及货物装载码头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等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2019年10月11日,江苏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救援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引起全网热议,官方通报还未出,就已经有几百种所谓的「真相」充斥在网络。 有谴责超载者的,还有人造谣说四车重达400吨,压垮了大桥。@江苏网警 已在官方微博辟谣,因造谣、传谣,多人被捕、被传唤。 还有一大批网友痛批施工、设计企业,有骂豆腐渣工程、偷工减料的: 11日,苏交科(300284.SZ)、中设集团(603018.SH)分别发布澄清公告,10日发生的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中事故桥梁的设计与两家公司无关。 对于媒体质疑未能立刻回应,中设股份解释,“因为土木人喜欢做实事,大家都在认真支持配合调查组工作,制定营救方案,而不是急于撇清自己的责任。”网传的施工图扉页根本不能对应事发路段,不符合事实,从哪里流出,我们不予置评。铺桥修路一直是善举,这也是公司每个桥梁设计师的初衷,不敢说兢兢业业,但我们的设计师一直恪尽职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从不敢忘。大家都不愿看到悲剧的发生,但既然发生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更多的去关注事件的本身,从中总结经验,更好的保障未来安全出行。部分媒体对我们此前的沉默不理解,我们将周一前发公告进行说明,我们比任何人都期待调查组尽快给出处理意见。 此前被传为施工单位的中铁十四局也对澎湃新闻表示并未参与此路段施工。 据现代快报报道,无锡交警支队锡山大队副大队长马燕清介绍,事发地是312国道及228省道的交界处,确实对交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 对于群众关心的事发原因,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也得到了初步答案。“当时两辆载着钢卷的车一前一后通过桥面,一辆装了六卷,一辆装了七卷,每辆都是装载的上百吨。超载是肯定,而且是严重的超载!”马燕清介绍,两辆超载车其中一辆先行通过,第二辆车通过时发生了事故。两辆车属于无锡同一家运输公司,目前两名司机已经被无锡公安控制。 该辆货车本来只能载几十吨,可是它运载钢卷的时候实际载了核定重量的几倍,属于严重超载。 ▲无锡塌桥现场,大货车旁疑似散放着至少四匝大型钢材。图片来自网络 事发高架桥属于单柱式桥墩梁式桥,独立墩柱桥因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少,视野开阔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与城市立交系统,但桥面在偏载和超载的情况下易发生倾覆现象。 但是有超载的车辆行驶到一侧的时候,极其容易发生侧翻。 桥梁设计时都会考虑倾覆的情况,一般会有个倾覆轴,即图中的L1,当行驶的车辆超过这倾覆轴,既可以理解为偏行,虽然L1越大,桥面的倾覆力越大,但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如果车辆超载较多,而且是偏行,即P*L2会远远大于桥梁的抗倾覆力,此时桥梁就会发生倾覆。 桥梁专家、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桥梁研究一所所长吕宏奎,向新京报记者分析了此次事故。 吕宏奎说,根据网上公开资料和相关新闻报道,对事故进行初步判断,可认为桥梁垮塌最直接原因,是货车的超载和偏载行驶。他说,在货车超载、偏载作用下,桥梁受力失衡,从而造成侧翻。 根据事故照片和视频呈现的破坏形态,可推断箱梁为三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为直线桥,箱梁两端设置有双支座,中间两个桥墩的墩顶仅在箱梁中心线上设置了一个单支座,属于独柱墩桥梁范畴。 吕宏奎表示,由于独柱墩在横桥向采用单支点支撑,在汽车偏载作用下,对结构的横向抗倾覆稳定非常不利。 另据其他媒体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建筑科学工程师也介绍,国内高速公路与干路连接的匝道大多是单墩,目的是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减少征地,降低成本。但一旦单墩遭遇远超设计荷载的重量,刚体更易被破坏,也更易倾覆。 独柱墩桥梁倾覆事故发生后,国内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规定和措施,以消除相关隐患。对此吕宏奎举例,目前,在桥梁行业设计规范标准中,会提高箱梁的抗倾覆安全系数,而新桥设计中,也尽量避免采用独柱墩的结构形式。 “现有的交通行业桥梁设计规范中,抗倾覆安全系数比过去有较大提高。”他说。 吕宏奎建议,对于既有已建成运营的独柱墩桥梁,应按新的抗倾覆技术标准进行排查,必要时,进行相应加固改造,提高桥梁抗倾覆安全系数。 “而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上桥的实时监控管理。”他说,同时,要结合当前智慧桥梁监测、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超载车辆上桥之前进行提前识别、及时预警拦截。此外,对桥梁结构的安全和健康状况进行及时跟踪监测,从而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END) 综合来源:建筑管理、中新网、时代快报、澎湃新闻、央视快讯、新京报、ABC安全等。本刊部分图片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请及时联系,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一篇:安全管理10大法则!附含义与警示,一看就懂
下一篇:19种小区常见不文明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