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在南京,只要摇到号买的房子都是赚的,典型的万人摇的项目,比如某项目有3000个名额,最多的一个项目有近6万人摇号,百分之零点几的机率得到房子。2、营销今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滞销盘问题可能更多,一方面是渠道继续在绑架开发商,部分比较依赖渠道的项目的占比不断的提升,那些特别依赖渠道的占比已经提升到90%,佣金最高也达到10%。3、从产品角度来讲,2020年我们做了一个产品质量问题监测,从目前所有的全媒体统计情况来看,产品的问题投诉还是居高不下,最好的产品是售楼处,很多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在20年前就是这样。4、今年整个销售面积将达到17亿平方米,但是这是预测,因为最后一个月的数据还没有发,但是我们预测全年的竣工数据只有9亿平方米。从2015年开始销售面积不断上升,或者说从2016年开始不断上升,但是竣工的量一年比一年少,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5、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剂。因为今年的房地产行业同样出现了V型反转,在今年一季度下降近40%的情况下面,在三季度就拉回来了,在四季度都回正了。房地产真的是压舱石和稳定器,这也是整个2020年中国地产行业最大的亮色,也是中国整个经济最大的亮色之一。6、今年土地市场金额再创新高,土地市场非常活跃。当然土地市场的火热不是热在所有的区域。我们统计300个城市,金额达到了7.38万亿,再创新高。300城的平均楼板价达到了2613元,其中海门地价上涨了76%排在第一位。上海今年有2830亿,同比增长了53%,排在第一位。7、从销售的角度上来说,上海排在金额的首位,5034亿元,增长了24%;杭州居第二,去年是杭州第一,但是也超过了4000亿,增长了19%;北京超过3000亿,广州也超过3000亿,深圳接近3000亿,所以今年北上广深加上杭州还是占了前5位。重庆排在面积的首位,1779万平方米,降了22%后还在首位,所以重庆也很厉害。8、今年一手房最高价在上海:最高成交单价到32万,总价最高到1.9亿。最低价门槛在深圳:整个深圳所有的一手房的成交当中的最低的一套191万,最低的成交单价是2.7w。整个深圳的最低价门槛值已经高出所有城市一大截,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深圳的整体房价还是最贵的,倒挂了差不多12%。豪宅公寓市场深圳也独占鳌头。但是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深圳,对于刚需的年轻的这些群体来讲,上车还是非常困难。9、上海一手房市场成交超五千亿,二手房超一万亿(同比增长30%),二手房超过了一手房成交的一倍,整体达到1.5万亿以上。统计到的15个二手房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实现了近4.3万亿的总成交额,推算到全国总数应该在7万亿左右。今年的二手房全面承接了刚需:10个城市中,70平以下的二手房成交占了27%,70~90平占了33%,全部加在一起,超过了60%。10、2020年千亿房企数量预计将由2019年的34家增至40家以上。全口径金额全面上升,但部分房企操盘口径和权益口径已经开始下降。这一现象未来可能成为常态。11、房企货值集中度仍在提升。前30强占了70%货值,强者恒强是主题。10强拿了40%的货值。12、下半年出现投资全面回笼,三道红线、政策调控拿地下降明显,前11-20企业下降最明显。绿企今天才能保持拿地增速。13、房企降杠杆速度加快,增加分母,减少分子成为主要方式。大量房企降杠杆速度加快,手段包括:上市、配股,永续债、项目转让,承债权转让,并表权转让等。14、国内物业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增速超过20%,增速远超地产行业。从2020年营收的构成来看,基础物业服务占比为20.51%、增值服务占比7.02%。15、物业服务企业并购数量及金额不断攀升,物企并购开始加速。物业百强集中度30%,和开发企业接近70%差距很大。16、物业四大梯队分化,未来伴随物业企业分化,近半沦为“僵尸股”。1、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这几年房地产销售面积都没有增长,四年时间在一个数值上徘徊,而房价一直在涨。市场已经从去年三四线城市成交为主到今年一二线城市成交占比大,造成整体房价上升,未来高点很难大幅度再突破。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后,很多房企拿不到更多的资金,没有额外的资金加入,企业没有动能,行业没有动能,市场进入无增长的时代。过去两三年不确定充满了整个行业,甚至出现了行业的上下波动,2020年行业带上了三条红线紧箍咒后,在这样的确定性下面,当然还有确定性,就是我们提了4年的房住不炒,行业发展方向已经非常理性。2、房地产业是最大的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如果把它比作三个圆的话金融的圆会越做越小,服务业会越做越大,制造业会越画越圆。3、房企要学习金融机构,每年要做压力测试,经营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都要进行关注。这两个数字加在一起是正还是负,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第二个压力测试,就是把所有的资产,包括在售的项目,已经拿下来的土地,存量的资产,包括卖不掉的东西,全部以市场价卖光,然后再减去所有的负债、应付款全部减完,最后得出来的数字是第二道压力测试。4、2021年有50%的企业会是绿的,有个别房企三年转绿都很困难。5、未来房企要跟着客户走,认真跟着客户走,重新做好需求的研究和分析,最核心的就是投资,进对城市拿对地,要精选城市、精选土地,有一些指标给大家参考,短期有6个指标,中长期指标有4个。6、我们也注意到有的城市户籍人口变化情况非常好,比如说深圳增加了30多万,总量三年平均每一年增加30多万。上海的人才政策放开,整个上海的常住人口的规模原先说是控制在2500万,今年在2500万,后面加了一个左右,有这个左右就好很多。出生人口也发生变化,哪些城市喜欢生孩子一目了然,上海的出生率比深圳低很多,上海和北京差不多。7、结婚和人口基数有关,也和年轻人想法有关,多城市结婚数字减少,但不明显,因为基数多。离婚关乎限购政策,离婚率上升,说明城市需求会增加。上海VS深圳,10年间深圳出现3倍以上离婚增长,说明深圳在买方市场出现了一定问题。8、上海今年市场好,得益于去年棚改提速,且位于上海中心区域,涌入大量资金。
9、三四线归到交通的利好释放,能给出行业好和不好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轨道交通对区域市场影响最大。10、过去10年卖房对投资占比情况不是说大就好。长沙为何房价涨不上,过去10年成交总量仅次于成都,高于上海北京,但人均是上海北京5-6倍,人均购房量大,不需要做调控就可以控住。11、城市投资判断上,地价创新高的城市,宁波、台州、温州、湖州、嘉兴、南通……需处于短期观望,北上广深等城市则3-5年中长期看好。投资模式上有两种方式:第一,对今天的重点城市做好深耕;第二,要多合作,尤其是非重点城市,合作才是最大的机会,可以从原先的合作模式中操盘,甚至操盘并表都不要,主要是选一家信任的企业合作。12、在“95-00”客户群体中,有房族占52%。无房的占48%,整体分为四类:24%袋鼠族、12%乐租族、36%奋青族、28%房二族。他们拥有的五大共性是:都不想多负债、都想买三房、喜欢自己做装修、户型功能要齐全、人人都爱玩抖音。13、改善要注重尺度和空间,没有好的衣帽间谈不上改善。对于健康空间的需求也不用说了,成为改善型产品的标准配置,大家对细节也越来越关注,比如现在出现了很多网红车库,细节做好了,未来溢价空间会非常大。14、今年是营销线上元年。2020年因为疫情,线上战场提前来到,现在很多人花20%-40%的时间线上看房,现场看房的数量已经下降了。加上AI人工智能的加入,很快就可以看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使得大家的营销费用和成本节省。15、未来哪些第二曲线,首选还是物业,物业中非住宅领域是发展的重点,教育医疗的服务、业主增值服务等等,纵向服务是真正的蓝海。接下来就是收并购的高峰,抓住一两年的时间对于物业来说是最重要的。今天很多业主都愿意为溢价买单了,有超过一半的业主愿意付出超过房价涨幅3%的溢价。16、政府特别关注租赁,没想到今年租赁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没人想到今年暴雷的情况这么猛烈,但还是有很多人会都去租赁,很多有房人也会去租赁,比如有孩子的为了让孩子上学方便。越来越多的企业做轻资产运用模式。重资产模式回报周期特别长,所以开始转型做轻资产运营模式,只能从增值服务中寻找收益。17、商业市场的消费主力发生变化:Z世代20%人口在贡献30%的销售。因为需求主体变化,决策也随之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内容营销兴起,也引发了新需求:单身经济、陪伴经济、矛盾经济(朋克养生)、社交经济。要适应这样的需求,也要为其买单。18、政府在拉动文旅行业,这是文旅最大机会,万亿市场分成了三段:前段投入建设投资、中间是不动产投资、后端运营产业投资,每年基本都在6万亿以上。把文旅和IP结合,仍是勾地的很好的拿地方式。很多房企孕育了自己的IP。这些IP带动了文旅地产公司不断拓展。19、养老产业中国和西方仍有差距。2020年中国1.17万亿美元,只占GDP7.5%,这个市场非常庞大,早晚要达到美国20%的目标。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上升,养老会超越房地产行业,2020年只是起步。养老地产做好的关键仍在运营。3+N模式是关键:治疗亚健康领域、高龄老人护理领域、老年病康复领域,N(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20、产业地产得益于勾地,成为近年热门。从过去1.0模式进化到了3.0模式。投资运营分离,轻资产化趋势明显。参与产业地产房企(万科、碧桂园、中南、金地)开发模式各有所长,只要真做产业,未来都有很大空间。此外,公募REITS在加速也构成了强效利好。21、跨界投资蔚然成风,房企趋于BAT:不自己干,投钱投企业让他们帮你干,未来房企要躺着也能赚钱。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