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等为高铁新城降温:防控单纯房地产化倾向 |
文 | 刘晓博 重要转折! 今天(5月7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上公布了四部门联合签发的“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国家对于“高铁新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联合签发文件的四个部门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原国土部职能并入了该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铁路总公司。 中国是全球率先把高铁产业化,并建成完善的“高铁网络”的国家。目前中国的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5万公里,占全球的60%。 中国不仅仅把高铁产业化,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还把高铁当做了推动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各地政府一般会在郊区、新区规划高铁站,围绕高铁站规划高铁新城,希望通过“高铁新城”的带动,实现城市的快速扩张。在这个模式里,高铁站往往发挥着“提升郊区土地价值”的“魔术棒”作用,点石成金,让地方财政赚得盆满钵满。 但不是所有的“高铁新城”都成获得成功,一些人口增量偏少、人口竞争力偏弱的城市,其高铁新城长期缺乏人气,最终不仅浪费了土地,还让高铁站变得低效。当地居民为了乘坐一次高铁,往往费尽周折。 2015年11月,“21世纪经济报道”曾发表过《高铁新城调查:趋势还是陷阱?》的报道,据称当时全国规划建设中的高铁新城就已经达到70多个。随着“八横八纵”高铁网络的建设,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城市开通高铁,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模式,必将造成巨大的耕地浪费,让更多中小城市财政陷入困境。 原因很简单,中国城镇化的路径已经发生了巨变。以前,城镇化是四面开花的,所有的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都可以获得人口红利。到了今天,城镇化正在变成“大城市化”、“大城市群化”。普通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在下降,在郊区建设“高铁新城”的模式必须改变了! 在新发布的“指导意见”里,以下内容值得注意:
上图:早在2014年,媒体就开始反思高铁新城模式。 由此可见,“指导意见”带有硬约束的性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介入高铁站的规划和监督。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新设高铁站要“尽可能在中心城区或靠近城市建成区”,而且要控制规模,控制房地产开发。
哪些城市最危险?当然是级别低、经济弱、财政穷、人口少且增长缓慢的城市,主要是中西部的地级市、县市级和县城。当然,前提是高铁站尚未开工建设,而且规划的远离市中心。如果你正准备买上述区域的房子,要千万小心。 为什么我一直劝大家到“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的城市”买房子(主要是住宅)?从高铁这个案例,大家就能悟出来。 在中国,资源、人口、机会都跟着权力走,级别高的城市永远占便宜。前段时间,媒体报道说发改委收紧了地铁新线的审批,城市常住人口低于300万的城市将暂停建设新的地铁线路。此次又收紧了高铁站的规划建设。由此看来,中央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大基建更有效率,避免地方政府出现破产的风险。 对于普通中小城市来说,不仅机会在变少,原有“高大上”规划能获得实现的机会也在降低。大城市可以通过开发新区,防止城市内部的利益固化;中小城市将逐渐失去这种机会。换句话说:在大城市,到新区买房子机会更多;在中小城市,到新区买房子风险更大。决定这一切的根本,还是城市的机会、吸引力。 希望读者能从今年以来出台的地铁新规、高铁新规中看明白中国城镇化的大趋势,不要让自己的投资低效,或者打水漂。 来源:天天说钱 ![]() ![]() |
上一篇:预测:房产税将在这些城市率先征收(名单)
下一篇:《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发布 [返回] |